>>   魅力智慧城市
     >>   新型生态城镇
     >>   大城市病研讨
     >>   健康生态家居
     >>   国家法律政策
     >>   疑难问题反馈
 
 

天地人生态健康网
联系电话:010-53683386  
邮箱:sever@eee8.org     
网址:www.eee8.org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潞城

 
     健康城市
 
 
智慧城市创新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5/6/9 浏览次数:2884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个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生态环境与智慧城市有新的分析研究、改革建议,涉及战略选择、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展模式、政策法规、价值观、财富观和幸福观等广泛领域。

一、发展遇到生态问题 生态赤字危及发展

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雾霾笼罩时间长、地域广、浓度高;面积不断扩张的水泥建筑,埋葬了所在地下的生命,导致生物灭绝;地球各个圈层的联系大面积隔断,地球的纵横循环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全球足迹网络联合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宣布2013年8月20为2013年地球生态超载日。过完这一天,人类已经用完了地球2013年可再生资源自然度。在以后的日子里,地球进入生态超载阶段,在生态赤字状态下,透支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早在2011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提交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就指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已经是环境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逐渐增大。

二、智慧城市重视应用 生态城市重在基础

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就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共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工程。

多年来,环境保护部推动生态省、市、县建设;住建部仇保兴副部长主持“低碳生态城市研究”;2012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仇保兴报告强调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镇)的必然性,指出低碳生态城 (镇) 是推动生态文明的主要支撑者,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工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是使“生活更美好”的主要抓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2)》指出,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城市的主体不是建筑,而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必须以人为本,才能科学发展,我们经历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现在的理念。智慧生态城市不是简单地智慧城市加生态城市,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三、必须开展综合研究 理出城市所在问题

城镇中城乡变化巨大。现在,有的部委抓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有的部委抓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园林城市。一百多个城市建设国际城市,四百多城市建设新城,二百多城市试点智慧城市,规模宏大,耗资巨大。

城市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必须正确处理他们的关系,维护动态平衡;开展综合研究迫在眉睫!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组建综合研究、建设的团队。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化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智慧城市应该是“智慧生态城市”。

四、智慧探讨生态难题 积极探索解决路径

当前,城市病主要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空间紧张、影响宜居。解决问题首先要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涵盖城市的所有方面,层次分明:人、财、物、天、空、地、工、农、学、商、警,涉及地面、空中和地下,实体与虚拟,感知他们、分析他们、顺应他们、调节他们、控制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分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五位一体建设、四化同步发展、智能生态城市等层次;涵盖智慧生态政府、智慧生态企业、智慧生态社区等等。目前的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顶层设计仅是城市发展的中层设计。

五、切实改善城市规划 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智慧生态城市首先要搞好规划。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过分重视城市的功能分区、建设工作区、居住区,非常需要淡化城市功能分区,以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重点,积极引导混合用地;新增城市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综合开发,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城镇化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违反规律的人为造成。

规划建设综合功能社区,把工作和居住、购物等活动场所有机的组合在比较紧凑的地区,重新规划城市交通体系,协调运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小汽车等交通工具;通过道路、轨道交通和通信电缆与电磁波的“流动空间”构建城市体系,形成多中心、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集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构建智慧生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六、生态文明呼唤改革 探讨重大改革建议

生态是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和自然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活动不能超过自然界容许的限度;生态问题具有整体性,生态文面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三次技术革命和两次转型,向生态文明转型影响深远,是一场深刻革命,特建议:

1、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全国生态文明立法、全面生态文明制度、有力鼓励政策、有效监督机制。

2、将生态环境价值计入财富,建立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建立生态环境维护机制,建设智慧生态农村。

3、因地制宜的研究城镇化,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加强生态建设职能部门、发展生态文明志愿者组织。

4、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智慧城市是“智慧生态城市”:淡化城市功能分区,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综合开发;顺应自然规律,让城市融入生态系统,四化同步发展,五位一体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减灾增效、遏制城乡和区域差别扩大,促进社会公平,引领城乡发展。

5、实施“智慧生态工程”,即信息化支撑的生态系统工程:节能减排工程、循环利用工程、地皮修复工程、水循环恢复工程等等。

6、发展“智慧生态产业”:智慧生态能源、智慧生态建筑、智慧生态交通、智慧生态农业、智慧生态工业、智慧生态服务业。

2

智慧城市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城市社会革命

数字城市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正在日益成为国家高科技发展和城市建设关注的重点。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信息相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能供用户访问的,一个将各个城市和城市外部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虚拟空间,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cyber空间的一个子集。“数字城市”系统是一个人地(地理环境)关系系统,它体现人与人、地与地、人与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系统由政府、企业、市民、地理环境等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子系统构成。政府管理、企业的商业活动、市民的生产生活无不体现出城市的这种人地关系。

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认为城市的信息化实质上是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四个组成要素。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概念的延伸,其推动力主要归因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成熟。以城市化内容的虚拟话为特征,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城市建设、管理、经济、民生等信息与空间地理位置信息联系在一起,实现更精准的服务。

当今世界,“数字地球”正向“智慧地球”转型,“智慧城市”孕育而生。世界将进一步“缩小”、“扁平”,并且变得更加“智慧”,我们也因此正在迈入一个更加一体化的全球经济时代。数字地球把遥感技术、地球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为全球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如果我们将数字地球与物联网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智慧的地球”。所谓“智慧的地球”,实际上就是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应用新一代的 IT 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各个角落,将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再通过“互联网”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使人们能以更加精细的方式管理生活,实现全球的“智慧”状态。而作为“智慧的地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无疑是最关系民生的内容之一。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中所形成的一个“城市网络”,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网络整合,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与城市系统整合。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也是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由信息化、数字化向网络化和智慧化发展的新趋势。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因此,智慧城市远远高于数字城市。

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成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以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层面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智慧城市的应用涉及面十分广泛。典型应用如下所述:

(1)智慧食品安全。以肉类食品安全追踪为例,可以给放养牲畜身上都贴上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一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肉类食品上,这样消费者变可以通过手机直接了解牲畜的生长历史,确保食品安全。

(2)智慧医疗。通过人身上安装的不同传感器,对人的健康参数(体温、血压、心电图、血样等)进行监控,并实时传送到相关的医疗保健中心,如有异常,保健中心则通过手机提醒你去医院检查;对护送途中的病人,可通过物联网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监护,并针对病情变化发出监护指施;对异地远程病人,可通过国家和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实现各类医疗资源的共享,实施远程医疗。

(3)智慧城管。利用部署在城市大街小巷的监控摄像头,通过图像敏感性分析并与110,119和112等交互,实现探头与探头、探头与人、探头与报警系统之间的联动,构建新一代城市指挥中心平台,有效利用公安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提高接警处警与指挥效率,维护城市治安。

(4)智慧交通。以城市交通监管信息中心为核心,通过智能红绿灯系统、电子收费系统、车辆动态监控系统、流量阻塞监控与车辆疏导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等的综合集成,对城市的各种交通系统进行监控与调度,使道路、使用者(出行者)与交通系统之间紧密、实时和稳定的相互信息传递与处理成为可能,从而为出行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使其能对交通路、交通方式和交通时间做出充分、及时的判断。

(5)智慧家居。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家电监控子网、家庭安防子网、通信娱乐子网、健康子网等物联网的不同互联方式,对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安全监控设备及家庭其他物具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数据交换,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物联网平台,与社区家庭安防中心、医疗中心、娱乐中心、商务中心、教育中心等互动,推动家庭生活的智慧化。

(6)智慧农业。对于农作物,通过物联网和“3S”技术,对水、土、肥、播种、作物长势、病虫害等的智能监控、预警和决策,确保农业丰收。

(7)智慧电网。基于物联网和智慧服务平台,优化电源结构和配置,形成全市一体化的智慧电网调度体系,实现电网调度的规范化、流程化和智慧化;基于遍布电网的智能传感器,实现电网运行数据的全面采集、实时共享和智能调节控制;基于智能监测技术、实现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和状态评估与维修;构建智慧用电服务体系(抄表、监控、节能),推动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实现营销管理和业务的智能化。

此外,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现在越来越能够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例如现在的电子地图不仅仅能给你在地图上进行定位,还可以对你出行的路线进行最优化选择,包括路程最短、时间最短、不乘地铁等。同时在地图上还可以显示目的地附近的宾馆、美食等服务信息,让你真正能够切身体会到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3

苏州工业园区云计算年产值近100亿元

近日,记者从苏州工业园区获悉,2013年,苏州国际科技园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去年新增云计算企业32家。目前,园区已集聚云计算相关企业300多家,2013年云计算相关产值近100亿元。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落户在苏州国际科技园,并且在云计算各应用层面展现出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和特性。

2012年11月,园区提出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计划—“云彩计划”。作为园区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主力军,苏州国际科技园投资建设了苏州国科数据中心和江苏风云科技两大云服务平台,为国内和本地知名互联网公司提供云计算基础平台服务。国科数据是亚洲首个按国际最高等级Tier IV标准设计建造、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第三方数据中心。

4

南平光泽成为新型城镇化试点 探索山区县绿色发展

24日上午,记者从福建省发改委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省政府已发文批复了南平市光泽县建设“中国生态食品城”城镇化试点方案,根据方案,将把光泽建设成为山区县绿色发展的典型。光泽县也成为继石狮市、德化县之后,我省第三个新型城镇化试点。

去年以来,我省先后确定在石狮、德化、光泽三个县(市)先行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总的来看,三个县(市)试点内容各有侧重、试点主题特色鲜明,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

石狮市是我省聚集外来人口较多、产业支撑较为扎实的新兴城市,试点方案立足发挥石狮改革开放先行优势,着力破解制约城市化发展的结构性、制度性障碍,其主要内容突出人口管理、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城市管理“八个一元化”改革;德化县多年来坚持“大城关”战略,大力发展陶瓷特色产业,促进要素集聚,是小县大城关的典型,其新型城镇化试点目标是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 发挥生态资源综合效益,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设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魅力城市,形成“紧凑城区、开敞乡村”的城乡格局。

光泽县按照我省主体功能区定位,属于限制开发区域,2012年户籍人口16万左右,常住人口约13万,属于人口净流出县,以圣农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近年加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光泽县依托生态优势,打造“中国生态食品城”,适度发展特色产业,集聚人口,符合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镇化发展战略,可成为我省限制开发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典范。光泽试点方案突出发挥“圣农”龙头食品企业的品牌作用,延伸食物产业链,带动、带活生态食品生产、加工、贸易等行业,把光泽建设成为山区县绿色发展的典型。

据悉,根据省政府工作要求,近期省发改委正研究制定新型城镇化试点总体方案,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的精神,再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将在全省范围内陆续选择若干县(市)作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着重从户籍、土地、投融资、住房、行政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深化改革。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争取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据省发改委规划处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省正在积极推进邵武市、晋江市等城镇化试点方案和相关工作。

 
 

 

站点地图   |   关于我们   |   理事长致辞   |   联系我们    |   公益同行